一個老的球場,看一段棒球的興衰史

緊臨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 Canada)市中的伊莉莎白公園(Queen Elizabeth)旁的Nat Bailey Stadium,儘管一旁的公園遊客或居民人潮來來往往從不間斷,仍無法留住眾人的目光,只因棒球在溫哥華已經不是主流的運動。

一直以來Nat Bailey Stadium被人們稱之是「北美洲最精緻」的棒球場,主要是因為它很小,可是設備很完善,球迷在此球場看球仿佛有如置身於自家後院一般,非常的有親切感。這球場不但陪伴了溫哥華當地的居民歷經了棒球在當地的興衰,也陪著不少當今大聯盟一流球星如: Sammy Sosa、Jim Edmonds、Rich Harden和Nick Swisher等走過那艱苦的小聯盟歲月。

其實早在1909年,溫哥華就有棒球隊的存在,可是一直到1946年才有第一支的職業棒球隊出現,當時的名字叫: Vancouver Capilano。而在1951年時,Nat Bailey Stadium才被建造完成,不過當時也不叫Nat Bailey而是叫Capilano Stadium。Capilano的名字是取自於溫哥華當地的一家小啤酒廠。

從球場完工至今的這57年中,溫哥華棒球曾達到2次高峰。第一次是1956年,溫哥華球隊Vancouver Mounties升格至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的3A,到1969年退出3A的Pacific Coast League為止。之後經過了9年,溫哥華沒有任何職棒隊,所以Nat Bailey Stadium則是變成了足球場與舉辦其他活動的場合。棒球在溫哥華的發展也因此停滯了9年,一直到第2次職棒熱潮的出現。

於1978年,在溫哥華當地的飲食連鎖店White Spot資助下,溫哥華又有職業球團入駐Pacific Coast League(PCL)。White Spot得到了球場的冠名權並用Nat Bailey(White Spot的創始者)做為球場的名字至今,球隊的名字也改名為現在的Vancouver Canadians。從1978到1999年這段歲月則是溫哥華棒球最鼎盛的時期。於這22年中,溫哥華曾5次拿下3A PCL北區冠軍,更在1985、1989和1999年時,拿下3A PCL聯盟的年度冠軍。22年來平均每年有245,520名觀眾入場看球。而在多倫多藍鳥(Toronto Blue Jays)拿下世界大賽冠軍期間,棒球熱度更是到了頂點,平均入場人數高達近350,000人次,這對人口只有150萬的溫哥華來說,將近5分之1的人都進場看過球的經驗,可看出當時棒球的熱門程度已不下於當地的冰球隊Vancouver Canucks。

而就在2000年,雖然前一年Canadians拿下PCL的冠軍,可是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ics)還是決定把3A球隊遷到沙加緬度(Sacramento),主要是因為Nat Bailey的設備與觀眾容量已經無法滿足3A球隊該有的規格。其實另一更重要的原因,也是溫哥華市政府不願意出錢提升這老球場的硬體設施,所以使得溫哥華又將面臨沒有職棒隊的窘境。

不過美國商人Fred Herrmann則是看中了溫哥華之前對棒球的熱情,決定把原本自己在奧勒岡州(Medford, Oregon)的短期1A球團遷到溫哥華,並沿用Vancouver Canadians的名字繼續經營下去。只不過短期1A的到來似乎無法滿足溫哥華當地人對棒球的渴望,再加上球團經營者無法與溫哥華當地民眾與企業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與互動,這8年來平均入場人次只有在3A時的一半。溫哥華人對棒球的熱度也相對的減少許多。

就在2007年,Vancouver Canadians才由溫哥華當地的企業家買回,由於過去8年的經營不善,棒球在當地人的心中早己從原本的第2選擇,掉到足球與美式足球之後。而現今的經營者目前迫切的課題是要怎麼挽回球迷的心。這種現況是中華職棒很值得去觀察而且學習的。由於棒球的魅力在於比賽的長度沒有時間的限制,而相同的,球迷對球賽的滿足也是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經營者有心,球迷永遠都會回來,就算是再老的球場也會坐滿球迷的。Vancouver Canadians正嘗試這樣做,那被稱為是台灣國球火車頭的中華職棒能不能再用心一點呢?

原發表於: 新新聞週刊1165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