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鴻,2010年冬奧的台灣之光

最近,由於開始參與美國國家廣播電台(NBC)在冬季奧運(WinterOlympic)的轉播工作,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各地的同事,而也藉由此次經驗認識到了冬季奧運的各個運動項目。

有一天下午,一位巴西籍的同事在用電腦找尋巴西籍手名單時,忽然問我一句:「Dennis,台灣有沒有派人來參加這屆奧運!?」我當時傻了一下,想了一想,回說:「應該有吧,過去好像有一位選手有參加過奧運,不知道這屆還有沒有繼續參加。」說著,我也用大會提供的電腦來尋找來自中華台北的選手。果然不出我所料,大會名單上出現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馬志鴻(Chih-Hung Ma)

馬志鴻將代表中華台北,在溫哥華冬奧擔任掌旗官和參與單人雪橇(Luge)的競賽。很難想像,來自炎熱南台灣的馬志鴻會和這項既寒冷又快速的運動劃上等號。由於台灣處於亞熱帶,在冬季運動的發展就處於劣勢,更不用說是能夠擁有選手參加世界冬季運動最高殿堂的奧運,可想而知,馬志鴻過去不管是在訓練上,生活適應上,肯定是經歷過不少困難,才能夠獲得奧運參賽資格。光是得到奧運參賽資格已經是至高無上的光榮。

就在溫哥華當地2月12日,2010年冬季奧運即將展開,而雪橇的賽事將於當地的13和14日下午5點中,在離溫哥華車程約2個半小時的滑雪聖地Whistler舉行。這次溫哥華冬奧是馬志鴻的第2次奧運出賽,同時也是他第3次挑戰在Whistler雪橇賽道。雖然馬志鴻在本屆奧運奪牌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但是能夠身穿梅花旗的戰袍,讓台灣不在這冬季運動最大盛事中缺席,馬志鴻已經為台灣做了最好的運動外交,如果稱他為台灣冬運的台灣之光,有何不可?

※Luge,是法文,英文叫「Sled」,中文翻譯為雪橇,是極具速度,危險性又高的運動。選手必須坐在纖維玻璃的雪橇上,除了一頂安全帽外,沒有任何防護器具。在比賽中,選手必須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讓雪橇保持速度,並用腳和肩膀來控制方向。雪橇運動一般時速高達每小時140公里以上,而選手在高速移動時所承受到的力到可接近至5G,相當於一級方程式賽車緊急煞車時所產生的衝擊力。

原刊於:邊邊角角官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