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ado、Harper找不到新東家窘境 恐再掀罷工危機
2002年大聯盟一度陷入罷工危機 |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堪稱是美國經濟黃金時代,電視轉播權與廣告收益為大聯盟帶來龐大且豐厚收益。隨著大聯盟球隊營收不斷屢創新高,球員薪資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勞資協議中,資方卻設法導入與制定薪資上限(Salary Cap)來企圖箝制球員,此舉引起勞方不滿,因為薪資上限勢必將限制球員工資成長幅度。
就在勞資雙方始終爭執不下,工會向老闆們下了最後通牒,試圖讓資方因不想失去球季而退讓,因為在歷史中的7次裡,資方總是事先釋出善意。可是1994年資方態度就不一樣了,之後引發全球職業運動史上為時最長的一次「停工」。
大聯盟為此次罷工付出了極大代價,直到多年後才漸漸從這罷工陰影中走出來。而回過頭來看,當時資方利用各種華麗辭藻所包裝得薪資上限,如果按照該項制度實施,1994球季裡28支大聯盟球隊,就有21支球隊的薪資超過上限。相較之下,當年球員工會所提出的工會版「薪資上限」乃是現今豪華稅前身,而豪華稅開徵之今,僅僅5支球隊被徵收過此稅,而且也只有一季有出現三支球隊同時被課徵豪華稅案例。可是當初勞方提出類似方案時則是被資方丟棄置垃圾桶,如今看來資方堅持可說是抹煞94-95球季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8年兩大物至今都沒有找到新東家 |
大聯盟2018球季總收益以103億美金再創歷史新高,理事長曼菲德(Robert Manfred)至今仍舊沈浸在延長版勞資協議的保護傘下,孰不知在不久的將來,新一版的勞資協議將會是他上任以來最大挑戰,畢竟曼菲德的前任理事長西利格(Bud Selig)當年無法順利斡旋,導致罷工的發生。
就當NBA的薪資上限不斷往上調整好來配合球員與資方所簽下的巨型合約,可是這樣的情況卻不曾在大聯盟中出現過。
大聯盟資方受利於棒球全球化與網路媒體等種種因素,以致其收益能夠屢創新高,卻沒有把相對獲利反應在勞方的薪資與合約上,這從馬恰多(Manny Machado)與哈波(Bryce Harper)兩大球星直至目前仍舊沒有找到新東家的窘境,就可以推敲出資方在談判桌上的強硬程度可不下當年罷工前資方的態度。由此可見,在不久的將來,如1994至95年般罷工或是封館正在悄悄醞釀,甚至有機會再現!
原刊於:udn:馬恰多、哈波找不到新東家窘境 恐再掀罷工危機
Photo Courtesy: 路透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