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真需要什麼?
中華隊在國際一級賽事失利必須追朔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當時擁有陳金鋒、王建民和曹錦輝的中華隊只拿下了第5名,雖然成績不盡理想但由於之前在2003年亞錦賽打敗過中國與南韓隊,所以國人還是勉強可以接受此成績。當時中華隊是由旅外球員、中華職棒球員與業餘球員組合而成,據棒協秘書長林宗成所說,這是當時中華隊最佳的組隊方式。 經過了2006年的經典賽、2007年的世界杯,中華隊陣中對旅外球員與職業球員的需求量開始越來越重,可是比賽的內容確越來越差,成績也越來越壞,相對的業餘球員在台灣球壇的重要性也顯得非常低。中華職棒也因為在多次放水簽賭事件更加的重擊了台灣棒球生態,而就在業餘球團萎縮之際,許多的年輕選手只好選擇遠走他鄉去尋夢。可是中華棒協似乎對業餘球團的萎縮毫不在意。 當中信鯨解散,米迪亞被停權後,球員的大量失業讓想要踏入棒球領域的年輕好手怯步,不過中華職棒聯盟、台灣政府部門與中華棒協似乎不以為意,持續做繭自縛,任由台灣棒壇繼續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