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關門壓力 羅嘉仁不當Closer更好
羅嘉仁控球出現問題? |
有別於李振昌的球隊還在力拚季後賽門票,另一位旅美小將羅嘉仁所屬的太空人隊,早因球隊戰績不佳,於8月份就開始有整頓球隊的構想,因此羅嘉仁也比其他球隊的潛力新秀幸運的早一步接受大聯盟層級的磨鍊。
羅嘉仁在大聯盟初試啼聲就贏得眾人的目光。他平均95英哩且具有尾勁的快速球不僅讓一旁轉播的太空人電視主播拍手叫好,而且贏得太空人教練團的賞識。也因 為如此,羅嘉仁生涯的第2場出賽就在比賽最危急的關鍵時刻出場救援。然而,羅嘉仁並沒有如願的完成任務,不幸的吞下了職業生涯的第1次救援失敗。不過,教 練團並不怪他,因為當時的他畢竟只是一個登上大聯盟不到一個星期的菜鳥而已。
接下來的發展,相信關注羅嘉仁的台灣球迷都很清楚。首先,羅嘉仁於8月7日拿下生涯第1個中繼點,接著於8月13日搶下職業生涯第1次的救援成功。只不過好景不長,到了8月底,羅嘉仁竟然開始出現控球不穩,屢屢救援失敗的窘境。讓球迷們不禁擔心,羅嘉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控球失常,導致四壞球過多,似乎成為羅嘉仁近期失魂的主要原因。也有媒體開始懷疑,太空人是否太早把羅嘉仁推上火線,以致出現揠苗助長的情況?甚至有人質疑,太空人是否只是用他拿來墊檔,作為過渡時期的終結者而已,並沒有把羅嘉仁規劃於未來的重建藍圖內。
依照過去經驗來看,太空人揠苗助長之說,似乎有那麼幾分正當性。畢竟大聯盟許多線上的一流終結者,過去一開始都是以中繼為主,之後才漸漸轉型成終結者,例 如:皇家的終結者霍蘭(Greg Holland)、勇士隊的金布瑞(Craig Kimbrel)等,都至少經歷過一季的中繼,或是佈局任務,之後才接手球隊的終結者。羅嘉仁則是僅在出賽不及兩星期就扛下為球隊守住最後一道防線的重 任。由成績來看,羅嘉仁似乎有還沒準備好,就被教練團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羅嘉仁能否勝任終結者? |
其實羅嘉仁如果能夠放開心懷,不要受限於「終結者」名號之下,也許更能夠發揮自如,畢竟球隊守護神的名號,對一個菜鳥來說,似乎太過沈重。
「守護神」、「終結者」在近代的棒球比賽中,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球隊中不可或缺的指標性位置。球隊一般會把牛棚內最具威力的投手放上「守護神」的位置,就是 為了守住球隊最終的勝利果實,同時在個人紀錄上也會記上「救援成功」。如此一來,「終結者」在媒體和經紀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儼然成為現代棒球新興的熱門角 色,而且球隊也願意花大筆的銀子挖角所謂的守護神。
不過,根據棒球數據網站Retrosheet分析師史密斯(Dave Smith)的統計,自1940年代起,大聯盟球隊在比賽進行到末段,領先1分時能夠守住勝利的機會高達85%,而領先2分時94%能守住勝利,領先3分 時則是96%。換句話說,大聯盟球隊在所謂的「救援成功」情況下,能夠贏得比賽的機會是十拿九穩,因此如果在此刻還要端出陣中所謂最強的投手來「守住」勝 利,似乎有點大材小用。
棒球作家凱佩爾(Jim Caple)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牛棚中最強的投手應該在比賽呈現膠著,或是對手兵臨城下時出場,才能顯示出他的價值。「終結者」的名號在商業角度來說,可是賣點十足,但在球團實質貢獻上其實不如一般牛棚投手。
話說回來,羅嘉仁之所以能夠贏得教練團的賞識,一度擔任太空人終結者的位置,可說是實力受到肯定的結果。但是羅嘉仁千萬不要把自己限制於在「終結者」的頭 銜上,乃至於添加自身不必要的壓力,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投球專注度與成績,畢竟「守護神」只是個虛名,實質的投球內容與為球團在關鍵時刻化解危機,才會是為 自己延續大聯盟職業生涯的利器。
身為菜鳥,羅嘉仁應拋開所謂的「終結者」包袱,才能讓自己的大聯盟之路更加順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