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炒短線 中職生存之道?
熟悉中華職棒的球迷們都知道,兄弟象和La New熊兩支球隊的經營方式乃是南轅北轍。老字號的象隊一直以來都是以精兵政策為主軸,不積極的建立二軍、消極的培養新秀、抵制自由球員制度、反對球員工會和不願意設立屬地主義,都是洪老闆所提倡的理念。雖然球迷都知道洪老闆對棒球有無比的熱情,但是他的行動總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只因他的經營手法總是讓人不能苟同。
反觀,以鞋業起家的劉老闆自從投入職棒事業以後,不管是在球員福利,或是產業改革方面,劉老闆都是職棒的先驅,甚至也可以說是典範。相信,就連非熊隊球迷的人都敬佩劉老闆為職棒所做的付出。可惜,La New所得到的回報,至今還是不如以精兵政策為主軸的兄弟。
去年假球案發生以來,象隊和熊隊兩支球隊乃是受傷最深的球隊。原本專家們都預估,兄弟隊本季應該會是進入重整的黑暗期,至於熊隊因為有健全二軍的關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戰力落差。但沒有想到,兄弟隊卻是以下半球季冠軍的身分進軍總冠軍賽,而熊隊則是以22勝32敗1和的成績在下半季位居4隊之末,且以全年勝率不及5成的總成績排名第3,更有趣的是,排在熊隊後面的,竟然是與熊隊走相同經營路線的統一獅隊。
今年兩支打進總冠軍賽的球隊,恰巧都是反改革派的球隊,如此一來,不禁讓人檢討,過去一直以來專家們所鼓吹的職棒改革,是否真的適用於中華職棒?
和去年相比,今年兄弟象的戰力,尤其是在投手方面,應該屬於青黃不接的情況。由於去年兄弟有曹錦輝加盟,並有庫倫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再加上原有的廖于誠,讓兄弟勢如破竹的拿下下半季冠軍。雖然最後在總冠軍戰鎩羽而歸,可是兄弟運用前幾年低迷戰績,所換回高順位的選秀權,並從中得到不錯的即戰力球員,所以兄弟去年能打出亮眼的成績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回過頭來,去年年底假球案發生後,兄弟的本土投手戰力基本上被掏空,雖然從選秀中找來旅日歸國的林恩宇,但是林恩宇總共只投了2場比賽就整季報銷。無計可施的兄弟只好回到過去第二次三連霸的模式,找洋投來撐場面,沒想到效果卻是如此的好。
由羅曼、麥格倫和卡斯帝所組成的先發輪值,不但每場能夠吃下最少6局,而且至今分別為兄弟貢獻12、11和14勝,ERA都是非常理想的3.06、2.25和2.11。有了這3張王牌,再加上原有的庫倫,兄弟靠著這4位助拳人,與原本就不錯的打線,磨合之後戰績突飛猛進。
如此看來,兄弟模式在中華職棒既然如此的成功,那麼過去一直追尋長久經營的La New熊和統一獅,相較之下顯得不切實際。如果La New的劉老闆和統一的林總裁因此而放棄過去所秉持的經營理念,相信不會有太多球迷苛責他們,因為兄弟象這幾年靠著極小的成本就能換回二度3連霸,與多次的季冠軍,無疑的是再次證明,兄弟模式才是真正適合在台灣經營職棒的方式。國外的球員養成制度、自由球員制度和屬地主義,這一切似乎都太虛幻,反而是以極少的金錢找來3A身手的洋投來稱霸中華職棒似乎比較實際。
其實以兄弟隊的高人氣,與台灣不健全的棒球環境,炒短線似乎才是王道,過去專家們所倡導的改革方案反倒讓人有曲高和寡之感。所以未來如果「兄弟王朝」依舊持續上演,那麼中華職棒的改革之路也將走得更加的坎坷,也許幾年之後,在利益驅使之下,全部的職棒球隊都走回兄弟象的老路子,中華職棒也將回到過去20年前草創的時代。這樣一來,老闆們不但都可以因此省下不少銀子,而且又可換回冠軍,何樂而不為?但這恐怕不是所有關心台灣棒球的球迷所樂見的現象。
原刊於:udn:低成本、炒短線 中職生存之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