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總的困境 反映台灣棒運發展窘況

組訓不順,郭泰源依舊淡定
自從胡智為、張進德日前宣布想參與大聯盟春訓,婉拒加入中華隊後,再加上先前已告知棒
協不打經典賽的旅美投手群曾仁和、王維中,以及日前宣布退出的陳偉殷,加上中信兄弟隊鄭凱文、陳鴻文,至今不願意參賽的選手已經多達7人。這樣的情況,令原本投手戰力就十分吃緊的中華隊雪上加霜。眼看明年經典賽的開打日越來越近,但是中華隊召兵買馬的進度卻依舊沒有好轉,如此前所未見的困境在台灣棒球史上十分罕見。

對於中華隊組隊不順的困境,主帥郭泰源總教練一如球員時期的不形於色,面對媒體訪問時淡定的表示:「船到橋頭自然直」,似乎對補強經典賽投手戰力已有了備案。但是,話說回來,中華隊之所以會陷入徵召不力的泥沼,其實和過去十幾年來台灣棒運發展與棒球生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必須要從2001年在台灣舉辦的世界盃棒球賽開始說起。



2001年台灣爭取到世界盃的主辦權。當年旅外、中職和業餘為主體的中華隊在強敵環伺的強況下勇奪季軍,不僅沒有辜負在地鄉親父老的期望,同時也為棒協找到組成中華隊的最佳方程式。

棒協從2001世棒賽後找到最佳的組隊模式
因為有了如此甜蜜的組隊經驗,再加上國際棒球水平有逐步攀升的趨勢,所以在往後的15年裡,每當台灣參與國際賽事,旅外和中職已是中華隊不可獲缺的兩大組隊元素,也為中華隊在賽場上克敵制勝的關鍵武器。

向職業球團借將加入國家隊在現今的棒球運動中十分普遍,過去的「徵召」過程就算最初不順遂,最終總能以「為國效力」的道德大旗,延攬不少職業選手的加盟。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球員觀念上的轉變,與過去眾多前輩因公受傷而斷送大好前程的例子,令年輕一輩的球員在面對為國爭光的十字路口時,最後還是選擇有利於自身職業生涯作為首要考量的出發點。

尋找職業球員入團的好處是,球員的狀況穩定,而且臨場反應與經驗都比業餘球員還要高,再加上名氣又大,所以不管是話題性與可看性,都比純業餘的國家隊受人矚目。然而缺點是,職業球員分屬於每一支職業球隊,按照「球員是球隊資產」的職業定律,如果國家隊需要該名球員,最後還是要看其母球隊的臉色。

需要大量的旅外助拳,仍須母球團同意
好不容易盼到王建民,但以非全盛時期的王建民
過去,棒協還握有「兵役解套」的緊箍咒來箝制旅外球員。而且,受到多次假球案件重擊的中華職棒,總是希望利用國際賽事來帶動未來的票房,因此棒協過去在徵召職業球員時幾乎是無往不利,但事到如今棒協終究還是踢掉了鐵板。

其實在早些年前,棒協與相關政府單位就已預見2017年經典賽組訓問題。根據過去體委會「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效益評估」的報告中,有關建立國家隊組訓機制方面有諸多論述與建議。其中,更是對於2017年經典賽做出「事權合一,以建立選訓賽一致機制」的建言。只不過,台灣至今仍舊是沒有找到一個如日本武士隊般的國家代表隊機制,也導致中華隊與郭總必須處理借將不順,且戰力不均的情況。

借將不順的狀況,不僅是發生在中華隊身上,南韓與日本也都有尋找旅外球員受阻的情形,只是由於中華隊太過於依賴旅外球員,所以相形之下,戰力受損的程度會比南韓與日本還要來得大,這也是台灣棒球現今所面臨到的人才外流問題,令未來國家隊的組成添加不少困難度。

呂彥青可是罕見的仍未旅外的業餘好手
一般來說,台灣年輕一輩的好手只要是有機會一定會旅外,會選擇進入中華職棒的球員幾乎是屈指可數。因此,在國內的棒壇裡,想要找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年輕強投,簡直是大海撈針。這也就能夠解釋,中職球隊一直以來是仰賴洋投的現象。

由此可見,就算近幾年中職票房開始逐漸攀升,可是在中職整體的環境與制度沒有辦法做出大幅度改變,頂級的年輕好手,依然不把中職作為職業生涯的優先選項。這樣的趨勢,才是中職主事者們所該去探討的議題。

最後在基層棒球方面,棒協與教育部在過去振興棒球運動的計畫之下試圖推廣基層棒球,但是最終成效如何,球迷們也都看在眼裡。未來要如何從基層中源源不絕的培養出如王建民和陳偉殷般的強投,棒協與教育部責無旁貸。

只要有厚實的三級棒球,才能為職棒添入有力的新血,有了高水準的職棒,才能夠孕育出一流的國家代表隊,到時候就算是陳偉殷不能參賽,仍舊是能用年輕一輩的新血補齊戰力,要能擁有這樣的棒球實力,未來才能突破日、韓兩強的夾擊,走向世界。

原刊於:udn:郭總的困境 反映台灣棒運發展窘況

Photo Courtesy: 聯合報

留言

Sangeetha寫道…
Check out the more information news about bar market at dialbe.com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