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手翻身 年度MVP優勢漸增

中華職棒20年在頒獎典禮過後正式落幕,最大贏家林益全,不僅如願拿下年度最佳新人王的頭銜,更獲得象徵職業球員最高榮譽的年度最有價值球員,對一位職棒菜鳥來說絕對是無上的肯定。他在菜鳥球季所繳出的成績單為0.348 / 0.395 / 0.543,18轟,113打點,雖然入圍選手競爭相當激烈,但從林益全的帳面成績來看,「興農神拳」獲此獎仍是實至名歸。

而在林益全之前,中職歷史上總共有兩名選手曾在新人球季拿過年度MVP的頭銜,分別是1999年的曹竣崵和2005年的林恩宇。不同於林益全的是,曹竣崵和林恩宇都是投手,且中職自設立此獎以來,不包括林益全,只有4次是由野手奪得,其餘都是投手,可見投手比起野手在中職受注目與重視的程度高出許多,形成重投輕打的文化。

在棒球運動中,投手可說是主宰整場比賽的靈魂人物。但是當棒球這個運動跳脫出短期比賽的框架,進而拉長為職業季賽時,投手的重要性相形的受到壓縮,有時貢獻度反而會不如每日出場的野手。不過在中職,還是存在有投手先發與救援兩頭燒的運作方式,所以才會出現其貢獻度比起野手還高的情況,乃至於中職MVP多半是投手。

而在分工細膩的大聯盟中,投手獲得年度MVP獎項的次數是少於野手的。自1931年大聯盟開始由美國棒球作家協會票選此獎後,總共只有20 位投手曾獲得此殊榮,其中美聯有11位,國聯則有9位。美聯自1992年奧克蘭運動家隊的Dennis Eckersley後,就再也沒有投手得過年度MVP,而在投手也要上場打擊的國聯,最後一次獲得MVP的投手更必須追溯到1968年紅雀隊的Bob Gibson。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1956年開始有塞揚獎之後,大聯盟投手得到年度MVP的次數也開始降低,因此一般人會誤認為MVP大概只專門頒給野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除了年度最佳投手已經有塞揚獎作為表揚之外,一般人認為大聯盟的投手對球隊的貢獻度不如每天都上場的野手,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一般明星級的野手平均所受到的待遇比投手高上許多的原因。

回頭來看,中華職棒近三年來的MVP得主,除了2008年得主強森是投手外,2007年和今年均由野手獲獎,分別是高國慶和林益全,而且在近兩年的年度MVP入圍者中,明顯看出野手已經漸漸的取代投手成為多數。去年入圍MVP者為強森、布雷和彭政閔,今年的入圍者為林益全、林智勝、潘武雄、彭政閔和庫倫,都是野手人數比投手多。由此可看出,近年來中職打者們在球團的重要性已經逐漸的超越投手,其受重視度使他們成為媒體所關注的焦點。

其實中職打者在近幾年表現突出,其來有自。從林恩宇離開中職遠赴東瀛後,中職似乎缺乏極具主宰能力的王牌投手,也由於投手的壓制力普遍都不高,以及今年因為場次的增加,導致出現打者成績屢創新高的現象,光是中職今年整體的投手成績就不如過去,反而打者的成績,在近幾年都有成長的趨勢。

除此之外,投手分工觀念的落實在中職內發酵,也多少影響到投手,尤其是先發投手在球隊的重要性與貢獻度。今年在中職完投數最多是廖于誠的3 次,比起2007年的彼得就少了4次,如果和職棒早期4大天王時代,黃平洋和陳義信等人動輒單季完投數20次以上來做比較,無可否認的,投手們在中職球團的重要性與貢獻度恐怕已經逐漸的被野手所取代。

從林益全這次入圍到獲獎,可以看到中職生態的改變。就投手的壓制力下降與分工觀念落實的趨勢來看,中職投手未來想要獲得提名MVP的機會可能不會高於野手,進而影響到得獎的機會。如果未來幾年,中職無法再出現像林恩宇等級的強投,那麼未來中職的MVP也許將會是野手們的天下。

原刊於:udn:野手翻身 年度MVP優勢漸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分鐘秒懂 2022年世界盃熱鬧與門道

2023經典賽大師兄最後一舞 能否像梅西般如願以償?

三獅軍團對決雄雞大軍!英、法百年恩仇世足8強大戰一次解決